沙河草编于传统之上生出新芽
Jun 08,2020

草编,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它的选材十分简单,田间地头的麦秆、树枝、玉米皮等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它可以是提篮、果盒、杯套等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也可以经过染色设计,变成精美的装饰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沙河镇草编工艺品 莱州市沙河镇,是中国草编制品早期的集散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草编工艺在此有着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汉唐时期开始草艺品创制,明清时期形成规模,甚至远销海外。清末的“大中合”商号,它是最早将沙河草帽辫推向国际市场的商家。1915年,“大中合”经营的草辫四大名产,即“沙河黄”“沙河白”“沙河矩条”“莱州花”,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特别奖。
沙河人民用自己的家乡命名草编品种,可见,草辫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手工艺品那么简单了,更多的融入了浓浓的乡情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位于沙河镇的山东田野草根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弘扬民族工艺文化为宗旨,发扬工匠精神,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民族产业的形势下,在莱州草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把民族文化和现代工艺相结合,设计制作了大自然创意工艺画。产品采用小麦杆、玉米皮、玉米棒、芦苇杆、芦苇、麻布、麻绳、树皮、野草、贝壳、纸绳、纸布、真丝、中国丝绸等几百种原生态环保材料,纯手工制作,表现花鸟虫草、梅兰竹菊、雄鹰展翅、好客迎松、高瞻远瞩、礼让孝道、仕女图、一路清廉、风和景明、抽象画、齐鲁文化等题材,既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工艺的特色,创意独特新颖,既有观赏功能,又有收藏价值。产品现已入驻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公司多次受邀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并获奖,公司创始人周学玉已于2017年正式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时代总是发展的,历史的脚步始终是向前迈进的,民族传统工艺也需要不断地演变发展。纵观流传至今的传统工艺,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其主要原材料、核心记忆、核心理念等,都不会改变,只是一些辅助的操作方式随着科技发展,进行着适当的改变,恰恰是这些改变,让民族传统工艺焕发着时代的生机。山东田野草根工艺品有限公司立足民族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使产品更加贴合人民群众的审美特点和消费需求,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在时代的浪潮里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人们发出的声声叹息不绝于耳。让有意义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变得有意思,让有意思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变得“叫好又叫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大众的呼声。于传统之上生出新芽,让优秀的传统工艺成果继续流传!
最新新闻